![]() 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卡接连接有导热盖,所述导热盖的下端设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动作杆,所述壳体的右侧插接连接有第一端子,所述壳体的左侧插接连接有第二端子,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第一铆钉,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第一铆钉铆接有静触片,所述静触片的下端铆接连接有静触点。通过动触片设置成椭圆的形状,中间设置有凸点,为动作杆接触推动作用,边上设计有动触点和铆钉孔的连接位置,组装时,先铆接动触点,再用第二铆钉与壳体连接,再连接第一端子,而静触片除形状差异外与动触片和壳体之间的安装方式相同,且生产工艺简单,装配方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 公开号:CN214336648U 申请号:CN202120521846.5U 申请日:2021-03-1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雷克和;颜天宝 申请人:Chuandong Magnetic Electronic Co Ltd; IPC主号:H01H37-7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温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n0002] 目前在家电行业中,加热器具都会安装温度控制的温控器,此类温控器属于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即断电复位温控器,作加热器具过热保护。此类温控器为自动复位控制,当发生温度异常时,安全系数较低,需要增加一种手动断电复位温控器,作为超温保护加热器具,当加热器工作时,发生高温或温度异常时,自动温控器失效,没有有效断开电路,此时,手动断电复位温控器作为超温保护,及时断开电路,保护好加热器具。由于手动复位温控器断开后,保持电路断开,不会接通电路,只有经过人工复位才能使电路接通。这是利用双金属片的特性,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形的原理,达到温度点突然翻转,通过陶瓷动作杆,推开动触点和静触点,使动触片翻转断开电路。 [n0003] 市场上的手动断电复位温控器,一种是增加一块不锈钢弹片,设置在双金属片下面,稳定性差,合格率低下,成本高,另一种是经过双金属片的加工,使断开温度和复位温度的温差拉大,这样双金属片的加工难度大,合格率极底,而且在零下30度时,容易自动复位,品质不稳定,可靠性差。 [n0004]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n0006] 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卡接连接有导热盖,所述导热盖的下端设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动作杆,所述壳体的右侧插接连接有第一端子,所述壳体的左侧插接连接有第二端子,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第一铆钉,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第一铆钉铆接有静触片,所述静触片的下端铆接连接有静触点,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第二铆钉,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第二铆钉铆接连接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的上端铆接连接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为活动连接,所述动触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下端贯穿壳体固定连接有复位按钮。 [n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动触片设置成椭圆的形状,中间设置有凸点,为动作杆接触推动作用,边上设计有动触点和铆钉孔的连接位置,组装时,先铆接动触点,再用第二铆钉与壳体连接,再连接第一端子,而静触片除形状以为与动触片和壳体之间的安装方式相同;当双金属片受热后翻转通过动作杆对动触片上的凸点进行推动,此时,动触片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使得电路断开,由于动触片反转后不能自动翻转,同时双金属片降温到复位温度后,双金属片带动动作杆复位后,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只有通过外力推动复位按钮,使得动触片受力翻转后,动触点和静触点才能再次接触,形成电路通路。 [n0008] 较佳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边口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壳体的上端通过卡槽和导热盖为卡接。 [n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的上端边口设置卡槽,可以方便壳体的上端和导热盖进行卡接固定。 [n0010] 较佳的,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导向架,所述动作杆的另一端贯穿导向架的中部。 [n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的内侧设置导向架,可以方便对动作杆起到导向作用。 [n0012] 较佳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壳体的左侧通过插孔和第二端子位插接,所述壳体的右侧通过插孔和第一端子为插接。 [n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插孔,可以方便插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n0014] 较佳的,所述第一铆钉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端子的下端,所述第二铆钉的另一端贯穿第一端子的下端。 [n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可以方便对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在壳体上进一步得到固定。 [n0016] 较佳的,所述动触片的形状为椭圆状,所述动触片的上端设有凸点。 [n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动触片的上端设置凸点,可以方便与动作杆的端部进行衔接产生推动的作用。 [n0018] 较佳的,所述复位按钮设在壳体的下端中部,所述复位按钮的形状呈圆柱状。 [n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复位按钮设在壳体的下端中部,可以方便通过复位按钮将动触片推起。 [n00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21] 第一、通过动触片设置成椭圆的形状,中间设置有凸点,为动作杆接触推动作用,边上设计有动触点和铆钉孔的连接位置,组装时,先铆接动触点,再用第二铆钉与壳体连接,再连接第一端子,而静触片除形状差异外与动触片和壳体之间的安装方式相同,且生产工艺简单,装配方便,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 [n0022] 第二、当双金属片受热后翻转通过动作杆对动触片上的凸点进行推动,此时,动触片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使得电路断开,由于动触片反转后不能自动翻转,同时双金属片降温到复位温度后,双金属片带动动作杆复位后,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只有通过外力推动复位按钮,使得动触片受力翻转后,动触点和静触点才能再次接触,形成电路通路; [n0023] 第三、通过利用新型动触片的形状,能实现断电手动复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手动断电复位温控器外型不改变,改变动触片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功能,生产成本低,值得推广。 [n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n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n0027] 附图标记:1、导热盖;2、双金属片;3、动作杆;4、导向架;5、第一铆钉;6、静触片;7、静触点;8、动触点;9、第二铆钉;10、动触片;11、复位杆;12、壳体;13、第一端子;14、复位按钮;15、第二端子;16、卡槽;17、插孔;18、凸点。 [n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9] 实施例 [n0030] 参考图1-3,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上端卡接连接有导热盖1,所述导热盖1的下端设有双金属片2,所述双金属片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动作杆3,所述壳体12的右侧插接连接有第一端子13,所述壳体12的左侧插接连接有第二端子15,所述壳体12的内侧设有第一铆钉5,所述壳体12的内侧通过第一铆钉5铆接有静触片6,所述静触片6的下端铆接连接有静触点7,所述壳体12的内侧设有第二铆钉9,所述壳体12的内侧通过第二铆钉9铆接连接有动触片10,所述动触片10的上端铆接连接有动触点8,所述动触点8和静触点7为活动连接,所述动触片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杆11,所述复位杆11的下端贯穿壳体12固定连接有复位按钮14,动触片10结构的连接方式,连接时,铆钉穿过动触片10,铆接牢固后,动触片10能手动翻转,不能自由翻转,连接时又保持通电能力,又可以手动翻转,代替弹片的作用。 [n0031] 参考图1,为了方便壳体12和导热盖1进行连接固定的目的;所述壳体12的上端边口处开设有卡槽16,所述壳体12的上端通过卡槽16和导热盖1为卡接;通过在壳体12的上端边口设置卡槽16,可以方便壳体12的上端和导热盖1进行卡接固定。 [n0032] 参考图2,为了方便对动作杆3起到导向作用的目的;所述壳体12的内侧设有导向架4,所述动作杆3的另一端贯穿导向架4的中部;通过在壳体12的内侧设置导向架4,可以方便对动作杆3起到导向作用。 [n0033] 参考图2,为了方便插接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的目的;所述壳体1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孔17,所述壳体12的左侧通过插孔17和第二端子15位插接,所述壳体12的右侧通过插孔17和第一端子13为插接;通过在壳体12的左右两侧设置插孔17,可以方便插接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 [n0034] 参考图2-3,为了便对第二端子15和第一端子13在壳体12上进一步固定的目的;所述第一铆钉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端子15的下端,所述第二铆钉9的另一端贯穿第一端子13的下端;通过第一铆钉5和第二铆钉9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二端子15和第一端子13,可以方便对第二端子15和第一端子13在壳体12上进一步得到固定。 [n0035] 参考图2,为了方便与动作杆3的端部进行衔接产生推动的目的;所述动触片10的形状为椭圆状,所述动触片10的上端设有凸点18;通过在动触片10的上端设置凸点18,可以方便与动作杆3的端部进行衔接产生推动的作用。 [n0036] 参考图2,为了方便通过复位按钮14将动触片10推起的目的;所述复位按钮14设在壳体12的下端中部,所述复位按钮14的形状呈圆柱状;通过在复位按钮14设在壳体12的下端中部,可以方便通过复位按钮14将动触片10推起。 [n0037] 使用原理及优点:安装时,首先将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插入壳体12内,通过动触片10设置成椭圆的形状,中间设置有凸点18,为动作杆3接触推动作用,边上设计有动触点8和铆钉孔的连接位置,组装时,先铆接动触点8,再用第二铆钉9与壳体12连接,再连接第一端子13,而静触片6除形状差异外与动触片10和壳体12之间的安装方式相同,当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均连接完毕后装入导热盖1,使用时,由于导热盖1的下端设置了双金属片2,当双金属片2受热后翻转通过动作杆3对动触片10上的凸点18进行推动,此时,动触片10上的动触点8与静触点7断开,使得电路断开,由于动触片10反转后不能自动翻转,同时双金属片2降温到复位温度后,双金属片2带动动作杆3复位后,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只有通过外力推动复位按钮14,使得动触片10受力翻转后,动触点8和静触点7才能再次接触,形成电路通路,通过利用新型动触片10的形状,能实现断电手动复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手动断电复位温控器外型不改变,改变动触片10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功能,生产成本低,值得推广。 [n003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卡接连接有导热盖,所述导热盖的下端设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动作杆,所述壳体的右侧插接连接有第一端子,所述壳体的左侧插接连接有第二端子,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第一铆钉,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第一铆钉铆接有静触片,所述静触片的下端铆接连接有静触点,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第二铆钉,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第二铆钉铆接连接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的上端铆接连接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为活动连接,所述动触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下端贯穿壳体固定连接有复位按钮。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边口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壳体的上端通过卡槽和导热盖为卡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导向架,所述动作杆的另一端贯穿导向架的中部。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壳体的左侧通过插孔和第二端子为插接,所述壳体的右侧通过插孔和第一端子为插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钉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端子的下端,所述第二铆钉的另一端贯穿第一端子的下端。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的形状为椭圆状,所述动触片的上端设有凸点。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按钮设在壳体的下端中部,所述复位按钮的形状呈圆柱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3325801U|2013-12-04|热敏电阻断电冷却复位温控器 CN214336648U|2021-10-01|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CN203205341U|2013-09-18|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CN203103223U|2013-07-31|一种新型突跳式温控器 CN207409429U|2018-05-25|一种高效过热保护器 CN101727113B|2013-07-31|电热开水壶跳杆式温度控制器 CN201233840Y|2009-05-06|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CN214672389U|2021-11-09|一种自动复位控温和手动复位限温型突跳式温控器 CN2927296Y|2007-07-25|开关 CN205621672U|2016-10-05|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08861894U|2019-05-14|一种双极大电流限温器 CN201498434U|2010-06-02|一种用于电器的温控装置 GB2381385A|2003-04-30|Thermal control CN214378222U|2021-10-08|一种温控器热敏电阻集成结构 CN210579264U|2020-05-19|温度敏感控制器 CN213046527U|2021-04-27|一种可提高保温效果的耦合器 CN214700984U|2021-11-12|按钮式五开吹风延时浴霸开关 CN214477190U|2021-10-22|一种手动复位式热保护器 CN202487494U|2012-10-10|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CN211150421U|2020-07-31|带温度控制及保护功能的开关 CN211350472U|2020-08-25|一种接触式双金属片温控器 CN211933660U|2020-11-17|无底座的液体加热器 CN210517170U|2020-05-12|一种旋转式的快速插线导电环结构 CN113130255A|2021-07-16|一种自动复位控温和手动复位限温型突跳式温控器 CN210897126U|2020-06-30|具有多级电路保护功能的温控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21846.5U|CN214336648U|2021-03-12|2021-03-12|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CN202120521846.5U| CN214336648U|2021-03-12|2021-03-12|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